3 戊型肝炎是什么
戊型肝炎又稱為戊型病毒性肝炎,是一種經糞-口途徑傳播的傳染性疾病。戊型病毒性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種肝臟炎癥,一般起病急,可出現發熱、乏力、惡心、嘔吐、黃疸、皮膚瘙癢等癥狀。檢測血清中抗-HEV-IgM為確診急性戊型肝炎的指標。大多數病人病程6~8周,經積極治療后,一般預后良好,多數不發展為慢性。
戊肝是一種由戊肝病毒造成的肝病。它至少有4個分型,即基因1型、2型、3型和4型?;?型和2型僅見于人類?;?型和4型在豬、野豬和鹿等若干動物中傳播,但不會使這些動物發病,偶爾造成人類感染。
戊肝病毒通過感染者的糞便排出,經腸道進入人體。它主要通過被污染的飲用水傳播。戊肝感染通常具有自限性,2-6周就可自愈。偶爾發展成重型肝炎(急性肝衰竭),可導致部分患者死亡。
4 戊型肝炎的癥狀
戊型肝炎的傳播途徑和傳染源與甲型肝炎相似,主要是通過糞口途徑傳播。散發多由于不潔飲食或飲品引起,爆發是由于糞便污染水源所致。主要發生于成年人,春冬季發病率高。它的主要癥狀表現:大多數患者會出現發熱,伴畏寒,有全身的乏力,食欲減退,惡心,嘔吐,厭油,腹脹,肝區痛,尿色加深,過敏皮膚出現黃疸,同時伴有肝功能的改變。
戊肝病毒的潛伏期從發生暴露后的2周到10周不等,平均5-6周。感染者從發病前幾天到發病后3-4周排出病毒。
在高流行區,有感染癥狀的病例最常發生在15-40歲的年輕成人中間。在這些地區,雖然兒童會受到感染,但往往沒有癥狀,或僅有輕微病癥,且不會出現黃疸,因而會被漏診。
肝炎的典型癥狀和體征包括:
最初幾天出現發低燒、食欲不振(厭食)、惡心和嘔吐;有些人可能會有腹痛、瘙癢(無皮損)、皮疹或關節痛。
肝臟輕微腫大,有壓痛(肝腫大)。
這些癥狀與其它肝病的癥狀往往很難區別,持續時間通常為1-6周。
在罕見情況下,急性戊肝可以很嚴重,會造成重型肝炎(急性肝衰竭);這些患者面臨死亡風險。在懷孕期間染上戊肝時出現重型肝炎的頻次較高?;加形旄蔚脑袐D,尤其是第二孕期或第三孕期的孕婦面臨較高的急性肝衰竭、流產和死亡風險。如果在第三孕期染上戊肝,高達20%-25%的感染孕婦會失去生命。
已有免疫受抑制人群(尤其是服用免疫抑制藥物的已感染基因3型或4型戊肝病毒的器官移植者)患慢性戊肝的病例報告,但并不常見。